English

居住观念改变地段价值

2000-11-22 来源:生活时报 王 霖 余艳春 我有话说

地段,在房地产开发中倍显重要。好的地段,可说是寸土寸金。从特定意义上来讲,地段的好坏,决定项目开发的成功与否。好的地段,堪称一块宝地,商机无限,可以孕育好的物业,因而被开发者和投资者齐齐看好。

地段问题,历来是地产界谈论首及的重要话题。著名的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曾用“地头、地头,还是地头”8个字,概括了其一生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心得体会,点明了地段举足轻重之重要地位。然而,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。关于对地段好坏的认识与评价,在观念上也不是木板钉钉、一成不变。现代房地产开发阔步前进,大量的房地产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,市场日益细分,住户需求多样化,因此需要准确的位置观念和置业意识。也就是说,购房置业,看待地段,必须从多角度进行,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,冷静分析,理性思维,从而真正判断物业之价值。如与项目有关的市政配套、小区素质、周边环境、公交线路等,都是衡量地段、物业好否的重要标志。

潮流为地段加分

观念改变,对地段的看法和认识就显然不同。例如,广州市最早的房地产开发的好位置在老城区的热闹地带,后来城市中心东移,转向天河一带,以后又在江景、山景、园景上做文章,兴起一股郊盘热、体育热、休闲热等,这一切都说明了人们对楼盘位置发生了观念和认识上的转变。人们为了追求功能需要或品牌需要,可以不计较位置。这种转变,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潮流,一种趋向。

楼盘群体效应

相邻的地段上,定位大致相近的住宅,能给购房者以更多的选择。例如,位于广州番禺的广州碧桂园、丽江花园、祈福新村、广州奥林匹克花园等定位相近或相距不远的楼盘,只要有其中一个楼盘在售楼,看楼者会顺带一起看,互相作参照物比较,慎重抉择,优而选之,各取所需。一个楼盘作广告,其他楼盘亦沾光。又比如,广州市海珠区大盘光大花园推盘,广告一出,附近的富泽园、金沙花园等趁势兜售自己的产品,借他人之势,销自己产品,不亦乐乎。这就是相邻相近带来的区位效应。

环境特色提高身价

一个物业,除了建筑质量过硬让买家放心,就是要求环境要好。比如,小区综合素质高、周边市政配套全、社区成熟、环境优美、赏心悦目,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欢迎。环境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。如今流行的亲山、亲水、生态楼盘,自然备受买家追捧和青睐。例如,位于白云山脚下的白云堡,依山傍水风景秀丽、空气清新,环境优美,并辅以体育设施增强卖点,号称“羊城空中有座体育城”,吸引了情有独钟的客人,购房者追求的是环境美,对物业位置的要求,就不至于吹毛求疵了。

交通改善带来效益

交通是城市的血脉,也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必需的代表工具。路通,意味着发展。现代交通使得远距离变得近在咫尺,方便至极。交通便利,使楼盘直接受益,更使住户受益。例如,广州市一号地铁的开通,就使众多的消费者尽享其利,而地铁上盖物业更是如鱼得水,左右逢源,身价倍增,置业者频频光顾,销售行情显然看好,开发商喜上眉梢。这都是交通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。

行业有利位置

在不同的地方区域,有不同的行业口岸,并拥有数量相当的与行业密切相关的群体,其中有很多人为了上班方便,都希望在附近选择住房,这样便形成“行业位置”。比如,某一地段集中了较密集的写字楼,其附近的住宅则势必畅销。而作为一个公司或单位,则会考虑如何就近解决内部员工的住宅问题,而附近的楼盘则具有被需求者选择的可能。

寄托“恋土情结”

人是万物之灵,极富思维能力。重感情的人一般都有一种怀旧情结,尤其是住惯了某一区域的人,对该区域会强烈地产生一种眷乡恋土情结,舍不得离开。即使是换房,也不愿搬离此地,依恋旧土,有一种感情上的归宿和寄托。这种由内在的情感而对区域产生的眷恋、依赖心理,决定了购房者购房的意向和对区位的选择。可说是“故土难离,情感相依”。例如,广州荔湾区,怀有“西关情结”的人,对西关物业情有独钟,倍加关注,不会轻易搬离此区域,正所谓“故乡热土,难舍难离”。

前景看好地段

城市总体规划前景看好的位置,对于开发商与买家来讲,将是双方意向选择的锁定目标。市政规划,给该地段带来诸多利好因素与开发机遇,因而具有极强的市场吸引力。科学的规划,合理的布局,可以激发人们尚未迸发出来的购房欲望。例如,广州地铁沿线的楼盘因交通便利而身价倍显,同区段的商业区也会因此而兴旺发达,借势发展。具备卓越的商业眼光的人,早就瞄上了这些地方。

科学地多角度地分析和看待地段,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,为天下人民提供工作、学习、生活和娱乐的场所。同时,置业者也可从多方面选择物业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规范,房地产产品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受考验,善待地段,是开发商与置业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,因而必须慧眼识别,权衡利弊,慎而行之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